投资少回报高现玩风头胜古玩
陈逸飞的瓷板画《巴黎少女》,首次登上拍卖场,最终成交价达14.3万元。在天津国拍2005年春拍中,1959年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制作的《粉彩花卉十月颂》瓷板画(见图)估价2.5万元~2.8万元,成交价则达到了8.8元。这只是“现玩”市场成交日趋火爆的一个缩影。以瓷板、漆雕、景泰蓝等为代表的“现玩”,越来越受市场关注。
瓷板:物以稀为贵
名家的绘瓷作品正在走强。2002年上海崇源秋拍上,文革时期章文超仿刘春华原作《毛主席去安源》的瓷板画,估价12万元至18万元,成交价为51.7万元;60年代张松茂绘制的瓷板画《农家乐》,估价0.8万元至1万元,成交价为18.7万元。2004年,北京荣宝春拍上集中推出了一批当代名家陶瓷:有袁运生、陈佩秋、龙瑞、张桂铭、方骏、王镛等,除了一件流标外,全部拍出,最高的价格超过了10万元,绝大多成交价在1万元~4万元之间。海派名家陈佩秋的《青绿山水瓷板画》(见图)成交价为12.1万元。与这些画家的纸上作品相比,这个价格简直是“小巫见大巫”,但从艺术欣赏角度来说,则是“小中见大”。
名家瓷绘不可能批量生产,只能一个个手工制作。有时,画家画时很满意,出窑后常会碰上各种毛病,不是釉色太淡,就是瓷坯炸裂,满意的并不多,有时甚至会前功尽弃。物以稀为贵,名家陶瓷则有了较高的收藏价值。
漆雕、景泰蓝:重传统工艺
在上海崇源2004年春拍中,现代制作的铜胎剔红雕漆九龙闹海大缸(见图),以220万元的成交价排在陶瓷工艺品专场第二位。这是上世纪70年代末,北京雕漆厂为迎接新中国成立30周年,召集全国数十位工艺美术大师集体创作的一份厚礼。2001年上海APEC会议期间,作为会议的特选陈设器,被布置在上海科技馆大厅。
剔红雕漆工艺源于我国唐代,盛于明清。雕漆颜色以朱红色为主,鲜红艳丽。随着八十年代中期北京雕漆厂的关闭,此项传统工艺也随之失传。这件“现玩”能拍出高价也不足为奇。
与漆器相比,景泰蓝在拍卖市场鲜有高价,更适合普通投资者投资。
瓷器、漆器、景泰蓝并称中国传统“三宝”。但近年漆器和景泰蓝的市场处于萎缩状态。这主要是偷工减料,影响品质所致。现代漆器和景泰蓝没有真伪之辨,只有优劣之分。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鉴别:首先,看作品的造型是否端正、规矩,底足是否平稳,整体结构是否适当,造型优美流畅;其次,看作品构图是否优美、突出,整体线条流畅、整齐均匀。
对于景泰蓝,还可以看看作品釉色是否清晰明快,层次分明。真品的润色自然统一,劣品由于不是用珐琅填釉,有大面积的串色和沙眼。
须出自名家之手
在2004年12月上海信仁的秋拍中,现代竹刻名家徐秉方的一块留青竹刻《远小松壑图》插屏(见图),估价10万元至16万元,成交价为31.9万元。近年来,许多现代名家的竹刻都拍出高价,如徐秉方、范遥青等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现代名家的成就,已为老一代的收藏大家所认可。收藏大家王世襄先生曾表示:“当代竹人,徐秉方水平最高,”而对范遥青的作品则赞曰:“妙手轻镌到竹肤,西瀛珍重等隋珠”。
在2004年上海拍卖行的春拍中,1958年张志汤绘制的一只山水人物笔筒估价0.5万元~0.7万元,成交价为2.3万元。像这样的名家,还有王步、方云峰、汪大沧等。这些人制作的笔筒、茶壶等物品,目前已开始逐渐在市场中走强。
挑选“现玩”三招
“现玩”与当代的界定,可放宽至解放后创作的各种工艺品,不仅仅是近10年或者20年创作的。挑选“现玩”时,应该注意以下几点:首先,制作工艺是否精美;其次,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;最后,关注近现代工艺大师制作的精品。
瓷器、玉器、紫砂等领域,有大量的近现代工艺大师,特别是知名度平还不太高的大师作品,往往会被人们所忽视。
与宋、元、明时期的古玩相比,“现玩”的价格便宜;与“清三代”官窑相比,“现玩”鉴定的难度又不高。当市场将主要投资方向放在宋、元、明、清时期的工艺珍品时,